一些昂贵的保健品打着“服务亚健康人群”的旗号异军突起,“亚健康”的概念似乎已经成为营销促销的标签。记者在某电商商城搜索“亚健康”关键词,发现近3600种商品,包括“亚健康补品”、“亚健康书籍”、“亚健康食品”等。促销页面上,记者看到,不少商家声称,60%至70%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,需要用各种保健品来“调理”。他们还表示,这些数字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。 。事实真的如此吗?
医学文献中找不到与“亚健康”相关的研究
记者在世界卫生组织(WHO)网站上搜索“亚健康”,但没有找到任何与“亚健康”或“亚健康”相关的内容。在维基百科中搜索“亚健康”仅解释:“亚健康的概念主要出现在中文媒体中,尤其是保健品的营销中。英文单词sub-health也大多出现在中文来源的媒体报道中。” ”没有其他医学解释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)网站上未发现与“亚健康”或“亚健康”相关的内容。
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黄健时曾表示,查遍医学文献,“亚健康”这个词只存在于中国人的圈子里。 “目前医学科学的主要成果80%以上都是首次以英文文献发表,这不也说明了主流英文医学文献中找不到‘亚健康’研究的一些问题吗?”
滥用概念应引起更多关注
记者在网上看到,有人总结了“亚健康”的几种典型症状:如心悸、心慌、睡眠不足;出汗,经常感冒;舌红苔腻,口苦,大便干燥;面色呆滞,眼睛圆圆的。深灰色;四肢浮肿,眼下有蚕;指甲影像异常变化;月经前胸胀、乳房结节;口吐粘液、打嗝、饱胀;体温异常、疲倦无力;视力模糊、头胀、头痛等,这些症状让很多人相信自己真的“生病了”。
不过,医学专业人士指出,这些症状有的只是正常的生理表现,有的则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,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。例如,“心悸”可能是喝太多咖啡引起的,“视力模糊、头胀头痛”可能是休息不好引起的。
有专家表示,医学界、正规学术文献、正规宣传中都不会提及亚健康,因为亚健康根本无法诊断。 “只要解释不清楚,就属于‘亚健康’。”山东省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孙童接受采访时表示,一些商业机构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一理念向人们推荐各种“保健品”,推荐各种“调理”和“保健”的方法。 “卫生保健”。 ,眼花缭乱,受骗。
专家们热烈讨论:
一些医学“大V”也表达了他们对“亚健康”的看法:
@王一一:亚健康就像一个篮子。你可以把任何你感觉不舒服的东西放进去。它会把那些没有生病的人误认为是即将生病的人,把那些不需要治疗的人误认为是需要医疗保健的人。反正就是用钱去消灾就可以了。
@佳瑑晓_心理健康营养:亚健康需要医生判断,擅自服用健脑保健品需谨慎。
@营养师兼培训总监Hannah:亚健康是近年来一个时尚的健康术语,不仅在民间,也来自所谓权威宣传机构的炒作。
@肿瘤学家:“亚健康”的定义模糊,标准不明确,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。比如保健节目、保健品广告就喜欢用这个概念来忽悠人们。亏钱倒是其次,反而增加了人数。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更容易错过真正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机会。
正如山东省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孙童所言,亚健康的概念没有必要争论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概念、炒作,确实应该引起各方关注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nchangli.com/html/tiyuwenda/9379.html